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農管家創新農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決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

農管家創新農業互聯網服務平臺 決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

2015-08-10 14:03

日前,以“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新时代”为主题的2015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管司为指导单位,吾谷网承办。农管家作为农业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以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供应链互联网服务平台领先业界,受到了主办方的邀请出席。

本次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会议级别、思想交流、行业探讨等多方面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多项第一,堪称国家级农业盛会。论坛共吸引了200多位中外嘉宾和近40家媒体,以及首农集团、新发地等农业企业到场。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等领导莅临论坛并作精彩演讲。

农管家CEO王磊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当前中国农业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土地高度分散、家庭个人作业方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将向集约化的规模农业进行转变。由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将面临承担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中坚力量的问题。

b79ea8e3e4d49666951d7e009371a51a.jpg

农管家CEO王磊

早在2014年,农管家就已经走在了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道路上。从服务模式来看,农管家则独辟蹊径,采用了领先业内的互联网”平台+社群”的模式,致力于用互联网整合农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及周边服务,提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和效益,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服务平台,深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

7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放在首位,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的个体农户只重视种植到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采购、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进行整合。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实力较弱的前提下,如何培育新型主体,依靠新兴的力量帮助农业新型主体发展壮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互动、虚拟、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及外部资源的对接,将打开整体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局面。农管家通过创新的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平台,输出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等知识,协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和管理供应链,同时嫁接政府、金融资源,以及与农产品加工、农资企业等上下游企业集中谈判获得的成本优势,将服务直接对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农民最犯愁的就是资金短缺问题。农业贷款中,银行、信用社采用资信评价体系。对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讲,授信额度较低,贷款额度较难满足实际需要,且贷款周期过长,农忙时等不起。农管家通过将互联网金融成功对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互联网的资金100%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并通过资金按农时分布、灵活配置的方式,协助经营主体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尽管各级农技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复杂的农业病虫害现状,农技推广工作远不能满足经营主体的需求。借助移动互联网,探索其与农技的最佳契合点有望解决这一现实难题。7月初,农管家低调上线的APP将迎刃而解这些问题。农技APP平台是农管家将农技服务直接布局到移动互联网,进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好的农技服务。

据了解,农管家APP通过设置权威专家、农艺师、一线专家的三层专家体系,以及南北方不同作物的维度,将最先进、最实用的农技课程进行层层渗透和传递。农户可在平台上自由创建讨论群组,建立自己的交流圈子,并可在手机上传种植作物的图片,描述生长情况和病情,几分钟后便获得平台专家的解答。

在农业专家看来,大宗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将为经营主体的收益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农产品流通也是农管家对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的一个闭环。通过农管家互联网服务平台,搭建农产品收购商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桥梁,让农产品高效的流通起来,”订单农业”也将成为收购商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的一个契合点。

社群化运营,构建新农人生态圈

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四个主要要素。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需求,对用户来讲形成了新的社交关系。农管家将高质量的农技内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等服务嫁接到农管家的服务平台上,以此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和组织职业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农管家APP是国内首款服务现代农业生产APP,它把传统的农技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建立了种植户与专家对话的平台。专家和普通的种植户可以在APP上自由问答,搭建自己的交流圈子,后期还可以帮助经营主体管理社员,组织农业生产活动等等。农管家APP平台的上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资厂商、农技推广人员等都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努力实现所在社群的价值。

这在佳木斯桦川合作社卞社长看来,农管家的互联网”平台+社群”的模式服务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合作社在成长的过程中,农管家切实发挥了”管家式服务”,资金缺口得以解决,在家里用农管家APP就能学到专家指导的技术,还有当地专家隔三差五到田间地头给水稻”体检”,丰收之时更有农管家互联网平台上的收购商前来采购,后期还将通过农管家互联网服务平台管理合作社社员,组织社员农耕生产。

农业专家表示,农管家的互联网”平台+社群”模式在响应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下,切实帮助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通过整合农业供应链,打通上下游及周边服务,嫁接到合作社、种植大户层面,传统农耕下较为分散的单一诉求点,在这个互联网服务平台上得到了整体“打包服务“。

消息來源: 朝聞通新聞稿發布平臺
相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