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朝聞通-打破發稿公司與企業的「雙虧」僵局

朝聞通-打破發稿公司與企業的「雙虧」僵局

2010-08-19 17:18

  不管是網絡上的發稿公司,還是平面上的新聞廣告,如今這宣傳市場上,真假難辨的東西讓廣大有意向的消費者們困擾陡多。舉個常例,一些企業為了包裝自己的新產品,通常情況下,自吹自擂的誇大其實質,進而讓該產品的「溢美之詞」出現在各大網站上,讓消費了此產品的人們,既嘆息又憤怒的直呼「貨」不副實。當然,這樣做會在短時間內讓企業有利可圖,但日後呢?絕對會使企業形象大損、銷量降低,而且幫其傳播的媒介,讓人不得不懷疑其誠信度。這種常識性的「雙虧」局面,怎樣才能打破?。

  大家也知道,朝聞通是近年來國內發稿公司中做的最好一家,該公司的自身優勢,已經將這種常識性的「雙虧」僵局打破。他們認為,讀者厭惡這種「損人害己」的東西,這些消息是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朝聞通不會承諾發稿率,但事實上,這樣就會造成正負兩種結果:

  正面的結果是:朝聞通成為衡量企業信息價值的權威。朝聞通認為企業新聞沒有新聞價值,就會消極對待。對於企業來說,發布一篇沒有價值的新聞稿也是沒有影響力、沒有意義的。為了發布更有價值的新聞,他們會更信賴朝聞通。

  負面的結果是:企業新聞是不是真正的有價值,朝聞通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企業新聞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包裝,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價值。這不僅是為宣傳企業的需要,也是為了滿足媒體、讀者多維度吸收信息的需要。另外,一篇新聞能不能發布,還取決與當時的版面情況、記者的不同判斷等,不是簡單的直接發到對方那裏就行了,還需要進一步溝通。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客戶無論如何也不願意選擇一家缺乏控製力的企業,至少不願意把「寶」全部壓在朝聞通身上。

  朝聞通認為,國內發稿公司理應感到潛在的危機感,在這種潛在的威脅面前該做何反思呢?有三點:

  第一,發稿公司能否在實踐中摸索出實用性、實效性的公關理論,為企業提供咨詢價值?發稿作為企業提升知名度,塑造品牌的有力手段,做什麽,如何做才是客戶最關心的。目前大多數發稿公司都提不出有力的理論和論據去服務客戶。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忽悠」階段。

  第二,發稿公司能否像朝聞通一樣,靠新聞性去打動媒體,而不是依靠紅包?國內發稿公司大多數只是承諾能如何誇企業,如何發稿,殊不知這種單純有利於客戶的行為嚴重的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和讀者的感受。近幾年一些媒體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公開打出了「抵製軟文」的口號,讓公關業的人們膽戰心驚。而企業客戶也清楚,稿件如果不能切中讀者心理,花多少錢都是沒效果的。

  第三,發稿公司能否多動腿,少動嘴?除了出差和做活動,發稿公司很少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在競標前也阿是幾個策劃人從網上廣泛搜集資料,在辦公室中閉門造車。最終只能提出一些常識性的結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公關公司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知道怎麽做能切中目標受眾的心理,只在辦公室怎麽提的出來呢?我大膽預測,未來能真正做大的公關公司,一定是具有很強「動腿精神」的公司。

  如果發稿公司能從這三點反思中醒悟,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和效應,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