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通: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搜尋
朝聞通:一個顛覆傳統營銷的微博營銷機構

朝聞通:一個顛覆傳統營銷的微博營銷機構

2012-11-02 09:59

  據國內知名微博營銷機構朝聞通了解,截至2012年5月,新浪微博用戶——3.24億;騰訊微博用戶——4.25億。在中國近7億網民中,約5億是微博用戶(有些網民同時擁有新浪和騰訊微博),其中逾1億為活躍用戶,而且數量還在增長。

  如此龐大規模的微博用戶,對於企業意味著什麽?

  朝聞通認為,消費者出現在哪裏,企業的營銷的傳播活動就應該出現在哪裏。無疑,微博正在改變、甚至顛覆傳統時代的營銷模式。

  下面,朝聞通的資深編輯對微博給企業營銷帶來的巨大影響做出以下分析。

  一、微博——傳統廣告的顛覆者

  微博出現之前,優質的媒體資源基本上被電視臺、廣播臺、報紙、雜誌、門戶網站等牢牢壟斷,企業重大營銷活動,基本上只能借助上述媒介平臺進行擴散。

  然而,擁有天然媒介稟性的微博一出現,便已顯示了對傳統媒介所形成的巨大沖擊波。微博以其現場播報、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使得資訊傳達更為及時、迅速,儼然成了許多網民獲取資訊的第一陣地。

  由此可見,就媒介性質而言,微博就是企業多少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宣傳陣地。這個陣地,基本上是完全屬於企業自己的、可以有效控製的、幾乎是零成本的。

  而且,一旦企業發布的微博資訊非常有「價值」,很可能被眾多粉絲自動自發轉播,如同核裂變式地擴散、蔓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粉絲的粉絲,很可能就是企業潛在的粉絲或消費者。如此,在企業微博中,每一個粉絲,都可能成為一個個小小的廣播電臺,將企業發布的資訊不斷傳遞,直至最終衰減。傳統模式下,老客戶幫忙拉新客戶,盡管還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太容易;而微博的一個轉發,就可能實現這個夙願。微博這種病毒式的傳播特性,傳統媒介根本無法企及。

  二、微博——精準互動營銷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電視、廣播、紙質媒介為王的大眾傳媒時代,廣告營銷活動的精準性,基本上是無法實現的。在Web1.0時代,雖然可以通過點擊率等方式判斷廣告效果,但精準性不高、互動性很差。

  微博的出現,使得精準、互動營銷成為可能。通過對粉絲的標簽、微博內容、參與話題、性別、職業、年齡、地域、關註的特定帳號等信息,可以精準有效地鎖定企業的目標人群。無論是新品上市、市場調研、研發調研,還是廣告測試,都可以借助微博,獲得精準的反饋信息。而這些,在傳統的操作模式下,既費時、費力、費錢,還可能有造成很大誤差。

  企業所有營銷動作的終極目標,無非下列五項:

  1、增加新客戶;

  2、留住老客戶;

  3、提高老客戶的購買率;

  4、提升老客戶的購買檔次;

  5、實現交叉銷售。

  對於絕大多數的大中型企業、或者並非新成立的企業而言,增加新客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實現另外四個目標,才是重中之重。須知,獲取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留住一個老客戶的6倍;企業20%的忠誠客戶,創造了80%的利潤;而20%的最低價值用戶,耗費了80%的營銷成本。

  如果微博跟企業的CRM、ERM系統進行有效關聯,更容易識別、鎖定、分析客戶的類型,便於企業采取精準的營銷手段。這無疑將徹底顛覆傳統的營銷方式。

  朝聞通經過分析、研究、實踐認為,一個健康、良好的企業微博粉絲體系,粉絲結構大致是:第一層級是10%的忠誠用戶粉絲(且很大部分是企業鐵桿支持者);第二層級是70%的普通用戶粉絲(基本上都購買過企業的產品/服務);第三層級是19.5%的普通粉絲(可能對企業感興趣、暫未購買企業產品/服務);剩余不到0.5%的第四層級是企業高管、員工、相關媒介、其他關註者等。

  因此,朝聞通告訴企業,微博粉絲,並不是越多越好。最關鍵的是擴大第一層級粉絲的數量和比重;穩固第二層級的粉絲,並將其向第一層級轉化;有效「說服」第三層級的粉絲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服務;對於第四層級,則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助力企業微博宣傳。其中,第一、第二層級的粉絲,是企業最最應該關註和重點培育的對象。

  三、微博——傳統銷售渠道的顛覆者

  通過微博銷售產品或服務,早就不再是夢想了。

  快書包在微博上售賣書籍等產品,通過@快書包,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西安、長沙等實現一小時快速到貨,讓業界眼前一亮。新浪微博上線不久的微熱賣,更使得微博與電子商務實現了無縫對接。

  筆者居處附近,有一家特色餐飲店,已經提供微博訂餐,並給予微博預訂者8折優惠。原先,他們的宣傳做法就是廣泛發單,接受電話預訂。操作既費錢費時、又不環保,效果也難監測。通過微博,他們不但極大地降低了宣傳成本,而且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菜品、食材、製作工藝和就餐環境,很好地實現了與消費者的互動,自發調動了一大批踴躍的「義務宣傳員」,獲得了不錯的美譽度和忠誠度。

  像很多本地化的商家,完全可以借助微博平臺,作為銷售產品/服務的有效渠道。傳統情況下,人們的線下消費商圈,一般不超過半徑3公裏的範圍。通過微博,頗具特色的商家,完全可以借助網絡「7天×24小時」,實現跨商圈的吸引消費者。當然,前提是商家的產品或服務,須有一定的特色,並獲得了消費者的良好口碑,否則,潛在消費者很難有意願克服商圈的重重阻隔前來消費。

  另外,對於眾多依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商家,也完全可以借助微博這一銷售渠道,實現更低成本的精準營銷。

  或許,一切在傳統渠道模式下銷售的產品或服務,都可以通過微博來銷售。

  四、微博——傳統危機公關的顛覆者

  在微博的世界裏,一切謊言和偽裝都可能被扒得體無完膚;任何一個顧客的不滿,都有可能醞釀、發酵成為一場危機事件。

  2011年11月網絡名人羅永浩西門子總部,揮起大錘,砸爛了音樂人左小祖咒、作家馮唐及羅永浩自己的三臺冰箱,借此督促西門子公司盡快承認冰箱門的質量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羅上演的怒砸冰箱這一幕,很快在微博上瘋狂轉載,並引發熱議。然而,西門子不溫不火的處理方式,「激怒」了羅永浩的不滿,事件更是進一步發酵,眾多媒體紛紛跟進追蹤報道。這一事件,無疑對西門子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卻進一步提升了羅永浩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樣是危機事件,也完全可以轉「危」為「機」。

  2011年6月發生在四川會理縣的「懸浮照」事件,是微博公關的極佳案例,至今仍可以當作微博公關的很好教材。事件發生僅不到48小時,作為「領導懸浮視察」照的始作俑者,會理縣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開通微博,向公眾解釋情況。而「肇事者」也異常淡定,不但不掩飾錯誤,還開微博自嘲,稱「本人近段時間,將閉門苦煉PS技術,歡迎大家指導」,並公開道歉。會理縣成功地化解了洶湧的輿情危機,並借機宣傳了當地的旅遊資源,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由「危」轉「機」的「逆轉」。

  會理縣相關部門在此次事件中,完美闡釋了危機公關的幾點重要原則:一是危機出現後,第一時間做出響應;二是真誠、真實地告知真相,杜絕掩飾和謊言。

  另外,對於消費者微博進行的投訴或表達的不滿,企業應該及時妥善處理,防止事態擴大。傳統時代,一個消費者的不滿,即便企業不作任何處理,一般也只可能在很有限的範圍內發泄;微博時代,一個消費者的不滿,如果企業不積極有效處理,很可能就變成像高危傳染病毒一樣,呈現核裂變式蔓延、擴散。

  微博時代,企業營銷行為正在被徹底顛覆。企業應該利用微博,主動地與目標消費者「發生關系」,將微博打造成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黏和劑」。